close




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寫道:「天造地化而造木生焉。剛交於柔而成根荄,柔交於剛而成枝幹,葉萼屬陽,華實屬陰,由是草中有木,木中有草,得氣之粹為良,得氣之軀,得氣之忌者為毒。故有五行焉,金木水火土」。
這短短兩個話,反映了陰陽五行之間的「之變化」,也就是陰陽五行「對立統一」的辯證關係。


世界是由陰陽五行組成的,它們之間相互聯繫、相互依存、相互排斥、相互滲透、相互包含、相互扶補、他們相互制約
相互作用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。他們之間辯證的關係(「對立統一」),就是五行哲學。
五行哲學是一種運動,是一種規律,它們之間密切配合,使之平衡,無限循環,有規律地運動,才能使人類在這地球上
生生不息地生存下來。 



物質世界=氣=陰+陽=五行(陰陽兩性)=+木+火+土+金+水(陰陽兩性)

五行=十神=官+印+比+食+財+七殺+傷五行(陰陽兩性)=人生(陰陽兩性) 


這裡的「氣」不是空氣也不是八字之中流通的氣,而是一種規律,一種無形的精微的物質比如原子。 



中醫認為,人生百病,皆因於風(木)、寒(水)、暑(君火),濕(土)、燥(金)、火(相火)六氣
病的外部徵候皆根於髒肺,六氣祲入賬肺而病,都可以用五行生剋的原理來醫病。


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目得金而伐,火得水而滅,,土得木而達,金得火而缺,水得土而絕」。
這裡講的是五行相剋的一面。那相生的一面是什麼呢?
據《黃帝內經》上說:「五臟受氣於其所生,肝受氣於心(木生火);心受氣於脾(火生土);脾受氣於肺(土生金);肺受氣於腎(金生水);腎受氣於肝(水生木)。
所謂的五臟受氣於其所生,也就是病氣按五行相生的關係由「子」髒轉化到「母「髒。
不過如果母親病了,也可能會殃及到「子」髒這就是母病及子。
在五行系統中,每一個系統都與其它四個發生聯繫,任何兩行之間總有相生或相剋的關係,所以,是不是平衡所以的?
關係很重要。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朱熹說:「陰陽是氣,五行是質。有了質,所以做得物事出來
天地生物,五行獨先,何事而非五行,七者袞合,便是生物地財料。



陰陽五行,不僅揭示了世界是物質的,也證明了萬事萬物它們都有陰陽、正反、順逆、樂悲、苦甜、快慢、進出等兩面性。
而兩面性也就是「矛盾」,而「矛盾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「對立統一」,他們之間相互依存、相互聯繫、相互滲透、相互貫通,這是「矛盾的統一性」;他們相互排斥,相互對立,這是「矛盾的對立性」
他們相互制約、相互影響,於是就產生了「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」;而「矛盾」之間又相互作用,並通過一定條件下他們相互轉化,量積累到一定的時候,通過相互滲透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再通過相互貫通,這時就產生了「量變到質變」
「量變到質變的過程,是一個「質」的飛要,這也揭示了運動產生矛盾,矛盾之間通過運動
就產生了「質變這個新生事物」



而新生事的「質」
就是今生的「果」
而以前的「量」就是前世的因
而「原因」及「結果」的辯證關係,也就是「對立統一」


就這樣有規律地運動,無限循環,不斷地產生新生事物,新生事物變成舊事物,最後消失
從有形的元素變成的無行原子,再從無形的原子變成有形的元素
最後組成,千奇百怪的,五顏六色的花花世界。這就是五行人生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hen3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